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和哲理形貌,中医觉着,过泄则耗。导致体质单弱,疾病起早摸黑。中医对小儿多汗进行辨证论治,临床拿走较好效果,现介绍如下。
气阴亏虚 以盗汗为主或有自汗。女子消瘦,寐后多汗等症或伴神经性低热,口干。兄弟心灼热,舌质淡,脉细数等症。中医治则:益气养阴。止汗。五味子各6克。金丝小枣仁4克,黄芪注射液各5克。连服3~7服。
肺气不足 见汗出怕风,容易着凉干咳。体倦乏力,面色少华,苔薄白等症。中医治则:补益肺气,固表止汗。方用黄芪注射液,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3克,煅海蛎子10克,糯稻根,浮小麦,五味子各4克,大枣2枚。连服3~5服。
湿热溽暑 见额,胸部汗出尽人皆知,胃火大口臭吃什么药,口渴不欲饮,舌质红。脉滑数等症。中医治则:清热祛湿。方用:石膏6克,防风各5克,浮小麦各4克。藿香。甘草茶各3克。连服3~5服。
营卫纠纷 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,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,半身或脸盘儿汗多,苔薄白,脉缓等症。中医治则:调和营卫。方用桂枝汤,大枣2枚。甘草茶4克。煅龙骨,煅海蛎子各10克。黄芪注射液5克。连服5~7服。(胡佑志)
源泉:中国中医报
|